广东突进工业设计高地
在先天环境优势以及各项支持政策的促进下,广东省正努力建设成为我国设计产业高地
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大的方面影响历史进程,小的领域改变人类生活。以新一代光源技术LED为例,其***的突破体现在光源特性“由点及面”,改善了LED“点光源”特性可能造成的视觉危害,整体照明效果更加均匀柔和,更适于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新技术意味着新产品,去年一款采用面光源技术的LED台灯就被推向市场,而为这款产品做设计的深圳市嘉兰图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兰图),则使其成为世界上***薄的LED台灯之一,并凭借这项设计刚刚斩获了广东省第六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中的3项大奖。
技术、产品和设计正在越发紧密地结合起来,并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而这正是工业设计企业追求的核心目标。以嘉兰图为例,其成功完成的4000项创新设计项目,粗略估计产业化价值可达千亿元人民币以上。
“嘉兰图成立于2000年,当时的团队只有几个人,如今则达到400多人的规模,这种变化是与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同步发生的”,嘉兰图副总裁王永才告诉记者,工业设计与制造业的关系密不可分,近十几年来行业与行业之间相伴相生的高速发展正说明了这一点。
当设计元素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人们逐渐习惯***设计产品带来的舒适与便利,这就反向促进企业更加注重设计环节的投入,互相促进,整体向着更优更强的方向发展。近十几年来,这种变化在中国尤为明显。
正因为如此,当中国的产业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设计企业感同身受。王永才举例说:“比如美国正在重新认识制造业,其未来正朝着‘只要想得到,没有做不到’的方向发展,与其同步的设计行业也在发生变化。无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理念层面,都向着更精深的方向深入”。
对于当前的中国设计企业来说,与国际***前端的发展趋势仍存在一定距离。与大多数设计强国曾经的做法一样,中国工业设计还需要政府给予更多支持。
广东优势
近年来各地支持工业设计发展的举措频频,嘉兰图的总部落在深圳,在王永才看来,广东省一方面拥有良好的产业环境,另一方面政策支持力度也不小。
广东省是我国工业设计起源地之一,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思想萌芽期,就凭借良好的经济环境成为工业设计企业***选择的落脚点,而作为制造业大省的环境优势,又帮助其保持了这样的吸引力。
2008年,深圳市成为中国***“设计之都”,当地“出身”的工业设计作品多次揽获国际设计大奖,又有数据统计称深圳工业设计份额占全国的60%,领先优势明显。而“省长杯”作为我国***以政府首长名义冠名的工业设计大赛,更体现了广东省政府对这一产业的重视。
去年广东省人民政府还出台了《关于促进我省工业设计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当地工业设计产业到2015年前的主要发展任务。省财政设置了每年3000万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鼓励产业发展。不久前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技术改造投资处处长许晓熊透露,近期还将有新的支持政策出台。
在先天环境优势以及各项支持政策的促进下,目前广东省专业工业设计机构已超过700家,相关从业人员近10万,占到全国的1/5强。此外由于该省很早就开始推进工业设计产业基地的建设,目前全省创意产业园区已超过100家,全国仅有的两家以工业设计为主题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部落户广东。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童慧明曾参与了上述广东省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政策制定,也经常参加其他工业设计周以及设计大赛等活动,他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广东省去年出台的政策为当地工业设计行业未来5年的发展进行了专业布置,目前具体工作正在推进之中,包括提出的资金支持,我们希望这个资金数量可以伴随产业的发展状况逐年递增”。
对于工业设计企业来说,直接的资金支持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市场环境。王永才表示,目前全国工业设计发展***快的几个地区比如北京、上海和深圳,如果说北京的工业设计教育很强,那么深圳和上海则拥有更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比如我们提出一个很好的设想,但必须有相应的产业配套环境才能让其顺利实现。而且出于节省成本等因素,很多企业也希望其设计需求能在本地得到解决”。王永才强调,对于设计企业来说,一个十分核心的要素就是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良好的产业环境无疑有利于实现这一点。
中国设计与工业新“革命”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近将省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和“第三次工业革命”联系起来,强调广东一向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应看到这一趋势,尤其是珠三角核心城市要注意抢占研发、设计的高地。
这里所提到的趋势是指未来工业产品将和农产品(5.25,0.11,2.14%)一样成为附加值比较低的产品,产业发展会更多地向研发和设计等领域集中。
对于这一趋势,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工业发展研究室副主任李晓华***近也曾表示,中长期来看,如果工业机器人(24.700,0.48,1.98%)的生产成本低至足以挑战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而数字化制造以及3D打印等个性化生产方式也发生质的变化,将对中国工业造成非常厉害的冲击,应该提早加以规划应对。
不过在童慧明看来,从工业领域转型升级的角度谈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有些言之过早。以经常被提及的3D打印机为例,童慧明认可这是工业技术中革命性的突破,但目前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3D打印机的未来无疑十分美好,但当前还面临许多技术方面的问题,只能够制作一些比较基础的产品。一定时期内在成本、产品丰富性等方面还将受到很多限制”。童慧明认为,对于中国的设计企业来说,当前***重要的还是“练内功”,扎实做好原创设计,对于国际发展趋势应该关注,但不要盲目跟风。
提及工业行业的变化趋势可能对设计企业造成的影响,王永才持乐观态度,他就此向记者提问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越是走向成熟的技术,互相之间的竞争又体现在什么地方?从这个角度出发,王永才解释说当前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关行业确实出现了一些衰退和下滑,这给设计企业带来的直接影响可能是委托数量的减少,收益也会随之下降。
“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当某些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尤其是主流技术走向成熟之后,产品之间的竞争反而更需要设计,这就会带来新的机遇”,将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王永才认为工业设计行业的前景值得期待。
当然,中国的工业设计毕竟还不够成熟。童慧明在采访中提到,当前行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设计企业与客户之间良性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还不够稳固,二是对市场能够形成长远影响力的高水准作品不多。他告诉记者,这其中企业不够重视原创和设计,包括对于知识产权的认识不足等都限制了行业发展。
王永才也坦言目前***让他感到头疼的就是对公司原创设计的侵权伤害:“公司辛苦设计出来的产品很快就会有模仿品出现,即便打官司,***终也只是简单赔一些钱了事,并不能真地遏制这种风气。”王永才认为,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不足,从小处看是给企业造成损失,从大处看,伤害的将是本民族的创新动力。他希望***能够尽快参考国际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工作。